【一時唔炒車做智者】
每天被以搶眼球為目標的資訊轟炸,我們也變得很輕易相信一些陰謀論。話說在前,陰謀論大可以是真相;尤其過去一年,確實不少荒唐事被證實了。不過,這並不是把所有陰謀論都預設為實的理由。
有些人的心態甚至是,只要符合他的主觀願望,陰謀越大,他就越相信。其中原因,既能在陰謀論被證實時,顯示自己當初獨具慧眼,是個智者,又可以予人感覺深不可測,像擁有很多內幕的insider。投機陰謀論就是投機智慧認同。
炒車又怎辦?沒問題。「聰明反被聰明誤」的人只是「衰聰明」嘛,但直接被騙的則是笨蛋一名;當然選前者。
就此,先裁定,後驗屍(或直情skip了)成為了潮流。我們經常會把假設或未經證實的傳言,包裝成鐵定的事實般傳送開去,這形成了惡性循環。有些人偶爾把空洞的結論說得太有把握,當陰謀論開始失據,投資了的智者形象下不了台,唯有補倉,把陰謀論或假設加大再滾下去,繼續投機;長久下去,連自己也深信不疑了。
我們仿佛忘記了,在選擇全盤相信或否定之間,還有一個狀態叫「不排除」。「不排除」就是一個「待確認」狀態:在未有證據前先求證,且不要當事實,但也不能否定其可能性而作準備。某些事,未必需要十足証據才可作反應,但也不要空拿著一、兩成推測,就用主觀願望填滿餘下空位,急著把它作實,這只會拉低了和你抱同一立場,但論證更嚴格的人。
有人會把「先求證」看成是縮骨,甚或認為是欠缺男子氣概的表現:「怎麼了?不敢押注嗎?」對喔,不是所有人都追求一剎那的智慧認證。「先驗證、再結論」才是謹慎和負責任的行為,做一會兒「蠢人」又何妨?